「簡單理財,輕鬆生活」這句話是我在金融海嘯後常和客戶分享的理財觀。

2008915,創立158年的雷曼兄弟倒閉,儘管我服務的客戶完全沒買到其發行的連動債,但風暴的威力仍舊驚人,所有的風險性資產應聲倒地,沒有人敢說手上的投資很安全,每天暴跌的情況維持了一個月之後,連存款保障無上限都難以安定民心。

那之後我就一直思考,我們之所以要理財,到底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過更好的生活,還是過更「刺激」的生活?於是我開始大幅降低客戶的高風險資產,做好平衡配置,嘗試建立一套簡單可行的策略,然後確實執行並視市場變化調整比例,經過這幾年努力,少了突然大賺暴利的驚喜,但卻能換來「輕鬆生活」的甜美果實。

以下是我目前所能想到、較為具體的概念,其實就不脫「簡單」二字的範疇。

理財的前提是先檢視真實的需求,而非找尋「好」商品的過程。

建立適合自己需求的策略,然後嚴格執行並修正。

清楚明白執行策略時,大部分時間都在「等待」,而不是「追逐」。

越容易理解和執行的簡單策略越容易達成理財目標。

商品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,都是適合與否的問題。

當決策錯誤時勇敢承擔並明快處理,才能避免損失擴大並縮短彌補時間。

財經節目的責任是報導已經發生的事情,預測未來不是他們該做的事。

經濟預測就像氣象觀測一樣,失準是正常的,因為影響因素太多。

散個步、喝杯茶或和朋友聊聊天,都好過每天浪費時間看盤。

更深入的部分我會在另篇逐一說明分享,歡迎討論!

arrow
arrow

    鉤劫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