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大家起了個早,向神木朝聖而去,有趣的是,通往神木的路徑有好幾條,我們依著地圖找了條捷徑。
▲我三叔...不是啦!是山蘇,就常被端上餐桌的一類山菜,導覽人員說之所以他老兄會寄生在樹枝上,是因為山蘇種子不易消化,鳥類食用果實後便隨著糞便排出,就是那麼巧糞便落在樹上,三叔也就順便在上頭長大了。
▲雅致的小木屋。
▲建於竹林之中的「竹廬」,感覺揉合了現代與傳統的建築工藝。
▲溪頭的竹子,國中國文中張騰蛟寫的文章這麼描寫:「這裡的竹子,是以占領者的姿態去盤踞覑一些山頭。它們不僅是為這片山野織起了一片青翠,重要的是,它們在這裡創造了一種罕見的姿態。記得當我第一眼觸及到這裡的竹林時,我曾經為之愕然良久,難道竹子們是在這裡進行一項爬高的比賽?每一棵竹子都在不顧一切地往上鑽挺,看起來就好像要去捕星星、摘月亮,也好像是大家一起去搶奪那片藍藍的天空。...這裡的竹子們是很講究秩序的,它們有它們的領域,它們有它們的地盤;它們絕對不會獨個兒走向其他林木叢裡去,也不會讓其他的林木走進它的行列裡來。竹林就是竹林,純得很,除了竹子,別無其他,就是一棵野花、野草什麼的,要想在這些竹林中立足,也是很不容易的。」如果你曾經到過溪頭,處在這片竹林中,那麼,你不會再認為張騰蛟寫得太誇張,反而會覺得恰如其份,這就是溪頭的竹子哪!
▲2800歲的神木老爺,導覽人員說老爺從小沒幹過啥壞事,卻總共被雷劈了四次,想得浪漫一些,可能是老爺為了保護其他的樹木同伴,硬是接下這轟天巨雷。後來台大體恤老爺年紀大,幫他裝設了避雷針,也因此我們一看到老爺,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避雷針在哪啊?
▲復育中的山坡地。這裡原本不是這樣寸草不生的模樣,而是土石流侵襲造成的。
▲空中步道,可惜定期檢修中,所以我們只能照張相流流口水。
我們也沒細算到底這兩天走了幾公里路,儘管每個人都汗流浹背,也都充分享受了溪頭沁人心肺的森林浴,原本想著這麼一來那腰間、手臂惱人的肉肉,應該會識相地消散一些,但畢竟心寬體胖這句話是經過千百年歷史考驗的,大夥回家後都得到意外的結果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鉤劫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